您的位置: 西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 > 統(tǒng)戰(zhàn)人士 > 正文

唐卡畫師珠木巧:?筆落真功夫畫成見人心

作者: 劉楓 格桑倫珠發(fā)布時間: 2017-07-21 09:05:52來源: 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
打印
T+
T-

珠木巧(左)與強久平措老師在布達拉宮前合影留念。

珠木巧在繪制唐卡。

珠木巧正在指導學徒仁青巴桑(來自青海貴德縣)創(chuàng)作畢業(yè)作品。

珠木巧和來自山南市洛扎縣的桑阿旦增(中)、來自云南德欽縣的白瑪頓珠(右)學徒一起交流學習唐卡知識。

珠木巧及其徒弟正在霍爾唐卡畫室內(nèi)認真繪制唐卡、交流心得。

珠木巧年齡最小的學徒——來自那曲地區(qū)7歲的扎西達瓦正在學習唐卡繪畫知識。

珠木巧榮獲的各種獎狀。

珠木巧和收藏他唐卡作品的王先生(右)合影留念。

丹巴繞旦大師(左)與珠木巧合影留念。

丹巴繞旦大師(右五)在給自己的學生講解勉唐派創(chuàng)始人勉拉頓珠的唐卡理論著作后和學生們合影(左起第一個為珠木巧)。

在霍爾唐卡畫室里學習唐卡繪畫的米書(來自東北)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《祥云》。

進屋先脫鞋,這是珠木巧畫室的規(guī)矩。

畫室不大,100多平米,民宅的布局,各個房間都鋪滿了好看的藏毯,擺上了盆栽和畫作,干凈而整潔。

八九個人散在各個角落里,每個人面前都立著一幅畫布,有的在打稿,有的在上色,有的在繪制自己學徒生涯的最后一幅唐卡,有的已經(jīng)在趕制客人早已預定下的作品。畫室里靜悄悄的,似乎全世界都只剩下他們眼前的線條和色塊。

珠木巧是這群人的師長和“總管”。

在畫室一角的會客廳里,夏日午后的陽光傾瀉在桌前的天竺葵上,也傾瀉在墻上五彩的唐卡上。

珠木巧拿出精致的茶具,斟上幾盞龍井,伴著嘴邊微微升騰的氣流,講起了他的故事。

28歲的珠木巧生于西藏那曲一戶牧民家庭,從小喜歡唐卡,喜歡唐卡上姿態(tài)萬千的佛陀和鮮艷奪目的色彩。

于是,12歲時,他師從嘎瑪嘎赤派唐卡傳承人桑角彭措學習唐卡繪畫基礎,5年后,又師從羅桑大師學習佛像雕塑藝術,2009年,開始跟隨勉唐派唐卡傳承人丹巴繞旦學習勉唐派唐卡繪畫。

嘎瑪嘎赤派唐卡、勉唐派唐卡和佛像雕塑三重創(chuàng)作技巧和藝術理念的“加持”,賦予了珠木巧源源不絕的創(chuàng)新動力和創(chuàng)作空間。

到了2015年,珠木巧用近三年時間繪制的大型畢業(yè)唐卡作品《金剛持》最終完成。

這幅作品塑造了大大小小100余個形態(tài)各異的佛像,構(gòu)圖復雜多變、線條流暢清晰、色彩明艷瑰麗,觀之讓人嗟嘆。

也正是這幅作品,讓珠木巧拿遍了全國、西藏、青海等各大唐卡展覽中的大獎,也讓他在唐卡繪畫領域嶄露頭角。直到現(xiàn)在,珠木巧仍視其為自己的代表作。曾有私人收藏家愿以130萬元購買這幅作品,他都沒有賣。

“當時我剛剛學成畢業(yè),生活很不寬裕,有人愿意出這么高的價格,我的確心動了,但考慮了整整三天,最終沒有出售。”珠木巧說,這幅《金剛持》,耗費了他大量的心血,光是打底稿都查閱了大量的資料,用了三個多月時間,他為創(chuàng)作這幅作品竭盡才思、下足功夫,而且唐卡底部還謄寫有丹巴繞旦老師論其優(yōu)秀的評語,他舍不得賣。

珠木巧還說,一直以來,他都在為別人作畫,這一次他想留一幅作品在自己身邊,以后也不打算賣。

繪畫路上多艱苦。到現(xiàn)在,回憶起自己學生時代和創(chuàng)作畢業(yè)作品時經(jīng)歷的辛苦,珠木巧仍歷歷在目。

珠木巧的家庭不算富裕,初來拉薩跟隨丹巴繞旦老師學畫唐卡時,全家人給他湊了2萬元錢,可是沒想到,在拉薩租房子、吃飯、買顏料、買畫布樣樣都要花錢,2萬元很快就用完了。

“沒辦法,當時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錢,為了賺錢,我就每天晚上悄悄跑到夜市上賣花。”就這樣,珠木巧賣了8個月的花,但賺的錢也很快用完了。此時臨近畢業(yè),畢業(yè)作品的金粉錢、顏料錢卻還沒有著落,他又不得不跑到青海,去給人家畫壁畫,賺取每天250元的勞務費。

盡管生活困難,但珠木巧卻從來沒想過去賣唐卡掙錢,他說:“我老師教導過我,做學生時,千萬不能想著掙錢,不然急功近利,靜不下來,功夫是學不到家的。”

就這樣,功夫不負有心人,所有的拮據(jù)、辛苦和堅持總算有了回報。如今,珠木巧有了名氣,作品能賣上價了,也收了學徒,辦起了自己的畫室。

而此時,重新出發(fā)的他,選擇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,去幫助自己的學生。

一些從藏北甚至青海來的孩子們想跟著珠木巧學畫唐卡,他不管人家經(jīng)濟條件怎么樣,只要有一腔熱情,是真心想學的,珠木巧照單全收。

“許多從牧區(qū)來的孩子,家庭條件比較差,但非常上進,看到他們,我總是想到自己,我也是從一個窮小子一步步過來的,他們既然來了,我包他們吃住,哪怕自己借錢,也一定要收。”就這樣,珠木巧收了許多學徒,他還說:“許多孩子是真心喜歡唐卡,他們把畫唐卡作為自己的人生路,我怎么忍心不幫他們一把呢,而且不讓他們畫唐卡的話,誰也說不清楚他們今后的人生會怎樣,我不能斷了他們的夢想。”

畫一幅唐卡,少則三五周,多則三五載,耗的是功夫,靠的是耐心。超長的創(chuàng)作周期,如果沒有從一而終、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喜愛和執(zhí)著,是很難堅持下來的。

珠木巧見慣了唐卡畫界的人來人往、過眼云煙,因此,他在給自己的徒弟上課時,不斷地告誡他們一定要靜得下心、沉得住氣,不要想著將來能成名成家,先把手下的每一個線條勾勒好,每一種顏色調(diào)試好。

“有一次,一個學生對我說,他每天都在畫,卻每天都畫不好,不知道為什么。我就對他說,是你心太亂了,想的東西太多,受到外界的干擾太大。畫唐卡也是一種修行,修的就是你的心。”珠木巧這樣說道。這個看起來強壯威武的藏北漢子,卻有著細密沉靜的心思。

也正是為了營造清新寧靜的環(huán)境,珠木巧要求畫室衛(wèi)生要及時打掃,所有人進畫室一定要先脫鞋,畫室內(nèi)所有的物品一定要歸置妥當,絕不能像街頭小店那般雜亂。

除了帶徒弟,珠木巧自己也在不斷創(chuàng)作,不斷創(chuàng)新。

他的作品兼具嘎瑪嘎赤派的山水工筆韻味和勉唐派的民族宗教風情,且善于把當代藝術技法和漢族國畫元素融入到作品中,賦予唐卡以構(gòu)思新鮮、主題多元、不拘一格的特征。

為了拓寬眼界,教好徒弟,珠木巧常常到各地去采風、看展,尋找創(chuàng)作靈感,并帶著徒弟到拉薩各處寺廟參觀、講解壁畫,但他卻從不以宗教歷史的角度去講,而是從繪畫藝術和創(chuàng)作技法上講,深受徒弟們的喜歡。

對于未來,珠木巧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規(guī)劃,他打算在明年辦一場自己的個人唐卡展,并把更多花鳥魚蟲、山水風景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,跳出傳統(tǒng)唐卡濃墨重彩、繁復嚴肅、巨幅大作,難進尋常人家的苑囿,代之以清新雅致、簡約明快、小幅雋秀的方式,讓唐卡走向更多的普通群眾中。

(責編: 吳桃)
相關閱讀
?

熱點關注更多>>

領導論述更多>>

理論園地更多>>

相關鏈接更多>>